新华社发文:别让癌症免疫疗法“背黑锅”
阅读提要:“魏则西事件”中所涉及的“DC-CIK生物免疫疗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与癌症免疫疗法是什么关系?这类疗法目前处于什么研究阶段?是否应该把这些疗法都叫停或一棒子打死?
据新华社洛杉矶电 21岁大学生魏则西的不幸遭遇,不仅把百度推广、涉事医院、莆田系、虚假医疗等推上风口浪尖,也让不少人把矛头指向了免疫疗法。
那么,“魏则西事件”中所涉及的“DC-CIK生物免疫疗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与癌症免疫疗法是什么关系?这类疗法目前处于什么研究阶段?是否应该把这些疗法都叫停或一棒子打死?
免疫疗法并非“被淘汰”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类认识到自身体内的B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清除癌细胞的功能,于是出现了癌症免疫疗法。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癌症免疫疗法是一个很大的类别,并不像目前一些媒体报道中所说的“在国外已经被淘汰”;相反,这种疗法是目前被医学界视为人类攻克癌症的一项前沿技术。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曾颁给免疫疗法;在奥巴马政府新近宣布的抗癌“登月计划”中,癌症免疫疗法是其中一个重点支持的领域;英国癌症研究会去年发布公告认为,如果进展顺利,免疫疗法甚至有望取代化疗成为癌症的标准疗法。此前,在欧美都出现过利用癌症免疫疗法成功清除癌细胞的案例。
在所有癌症免疫疗法中,细胞免疫疗法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别,它又可被细分为很多种,其原理是在体外培养扩增或激活患者的免疫细胞,让它们具有抗肿瘤活性,然后再输回患者体内,以此来杀死癌细胞。
中国国家“千人计划”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专家杨光华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魏则西事件”所涉及的DC-CIK免疫疗法,就是属于细胞免疫疗法这个大类,而且是该疗法中“比较早期的一类”。
这一疗法于1991年由美国科学家提出,1999年进入临床试验。采用该疗法时,需要从患者体内取出树突状细胞(DC)和T细胞,在体外环境将其激活、使其成为可以杀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手细胞”,再输回给患者进行治疗。现有资料显示,DC-CIK免疫疗法在临床试验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试验数据库中,与DC-CIK疗法相关的研究有30个,但针对魏则西所患滑膜肉瘤这一恶性肿瘤的DC-CIK疗法临床试验数量为零。
其中一种疗法前景较好
在细胞免疫疗法中,CAR-T疗法是前景较好的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基因编辑,让T细胞表达可与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结合的蛋白质,以此激发细胞免疫,杀死癌细胞。在欧美,CAR-T疗法有一些成功的试验案例。但每种疗法都有其局限性,CAR-T疗法本身也经历了4代演进,同样存在问题。
“与CIK疗法相比,CAR-T疗法具有靶向性更强等特点,但目前(相关研究)也都是在免费做临床,不能收费”。杨光华说。
癌症免疫疗法的另一种思路是通过药物让被肿瘤细胞“抑制”的T细胞恢复杀伤力,这类疗法使用的药物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杨光华说,在美国,部分属于癌症免疫疗法范畴的抗癌药物临床试验是允许收费的。
建议:尽快完善中国医疗临床试验申请和收费的有关配套政策
杨光华认为,“魏则西事件”暴露出很多问题,但一棒子打死癌症免疫疗法或细胞免疫疗法“可能将影响患者、医院、研究机构和医药科技行业,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
“整顿医疗市场乱象、整顿不规范的治疗方法是必要的,”杨光华还认为,应尽快完善中国医疗临床试验申请和收费的有关配套政策,促使细胞免疫治疗等技术的临床试验走入正轨,走上合规合法、快速发展的道路。
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疾病,也没有一种疗法可以解决所有人的问题。无论是传统医疗、还是新兴技术,把科学工具握在手中才是关键。(郭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