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手机浏览本网



【点击这里关闭本窗口】
  【健康首页】【生活】【文化长廊】【文化娱乐】
《海上钢琴师》(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小说)
时间:2018-8-31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阅读:   【
 
 

    小说《海上钢琴师》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讲述了海上钢琴师“一九〇〇”传奇的一生。

    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在1998年把《海上钢琴师》搬上了银幕,这部电影,也是他的电影回家三部曲中的一部。托纳托雷的电影回家三部曲是《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三部声名大噪的电影也被称为又称为“时空三部曲”或是“寻找三部曲”。

    《天堂电影院》发行于1989年,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成长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詹卡多村庄中的一群小孩子的故事,其中的故事主角有翁多多,这是个精怪古灵的小孩子,另外一个是艾费多,他是"天堂乐园戏院"的放映师,两人之间建立有着一种亦师亦友的特殊情感。艾费多其实相当于一个引领者的角色,他的出现在翁多多的一生经历中影响颇大,从他的童年到青少年时期,从成年甚至是到老年时期,一直都带领并牵引着多多的成长。而在艾费多去世之后,他又留给了翁多多一盒胶卷,这个胶卷里面有着多多一生的回忆,这段回忆前脸起多多长达三十年的回忆与感情故事。

  第二部剧是由著名演员蒂姆·罗斯饰演的1900,他自生下来的时候就被遗弃在一个蒸气船上,所幸的是他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了,不幸的事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不幸身亡,1900又再次成为了一名孤儿,在船上有一架钢琴,这架钢琴成为了1900唯一的朋友和玩伴,在钢琴方面他有过人的天赋,并成为了一个有名的钢琴家,不少钢琴家都甘拜下风,但是他却从来不敢离船上岸,因为城市里那无边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都让他感到非常不安,知道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心仪的少女,但是在反复的思考之后,他还是选择了留在船上,直至生命的结束。

  第三部影片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部片子发生在二战时期,在西西里岛上的所有小镇男子都响应了政府号召,前去战场。但是岛上一位雷纳多却爱上了他们拉丁语老师的美丽女儿玛琳娜。他到处跟踪玛琳娜,甚至连喜怒哀乐都随着玛琳娜的喜怒哀乐而变化着。后来玛琳娜的丈夫在战场上战死了,为了生存玛琳娜被迫成为了妓女还陪德国兵睡觉。而雷纳多看着曾经心爱的人无限堕落却无能为力。

  这三部片子都获奖无数,是新锐电影的代表作了。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海上钢琴师“一九〇〇”传奇的一生。1900年,“弗吉尼亚人”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一九○○。一九○○慢慢长大,显示出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立·罗尔·莫顿听说一九○○技艺高超,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黯然离去。这一切都发生在海上,一九○○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想在陆地上看看大海,但最终依然没有下船。后来邮轮被废弃、引爆,一九○○不愿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弗吉尼亚人”号,随之而去。

  《丝绸》被《泰晤士报》赞誉为“一部风格卓越的杰作。一个由心醉神迷之魅力炼成的文学瑰宝”。它讲述的是19世纪中期,一场天灾几乎毁了法国的丝绸工业,受法国丝绸商人巴尔达比乌所托,退役军人埃尔维·荣库尔离开爱妻,赴日购买蚕种。由于处在幕府末期的日本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切交易只能在暗中进行。势力较大的贵族原卿同意与荣库尔做这笔交易,而这个过程中荣库尔被原卿的小妾吸引。尽管语言不通,但宿命一样的爱情还是发生了。巴里科将微妙的情欲讲述得节制而充满迷思,优雅、动人。

  【人物介绍】

  1900

    海上钢琴师1900显然是一位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交织的受苦者,但却也是一位高贵的典型。与那些宁可忍受惊涛骇浪也愿去美洲“淘金”的移民不同,他丝毫没有到陆地世界去寻找“金矿”的冲动。要不是因为那场“该死的战争”,1900的人生倒也是纯美的。然而,1900最终步入了绝境,在效果上获得“毁灭”的表现,这一点与古希腊的悲剧秉承一致。但是,与反抗命运的悲剧不同,1900接受了自我毁灭的结局,从而也就没有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反而从中产生了荒诞感、孤独感、恐惧感和绝望感,缺乏了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他所表现出的种种悲剧意识显然是消极的,固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悲剧意识作品的典范。1900的故事虽然是象征的,却是真实的,不仅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他的种种消极悲观情绪正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消极情绪的极端表现。

  【作品鉴赏】

  《海上钢琴师》的悲剧性就体现在他人生的荒诞性上,因此,它是受存在主义文学影响的一个典型的荒诞派剧作。存在主义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存在主义文学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产生,它是以文学的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其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因此,“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它一方面描写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诞性,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与毁灭,以及人类的孤独、失望、恐惧与厌世的种种消极思想情绪。《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极端地反映出现代人心理中最黑暗、最隐私的那一部分消极思想情绪。

  在朋友MAX的眼中,1900的生活范围是狭小的,狭小到他的整个一生都只在“佛吉尼亚人号”船上度过,至死都没有踏上陆地一步。他的生命始于此,也终于此。1900以这种离奇的生活经历,犀利地揭示了现代人心中的一道伤痕——孤独感。在心理学里,孤独感是指长时间地独处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指在孤独环境下的一种心理反映。1900的孤独仅仅是由于环境的隔绝而产生的,而现代生活中的现代人,一方面生活在熙熙攘攘甚至是拥挤的人群中,另一方面却像得了感冒似的被孤独情绪包围着,这种身处闹市的孤独却发自人们的内心深处。面对着种种欲望的破灭,激烈竞争阴影下的身心疲惫,信任感的丧失危机以及浓浓的自我保护意识,这些都无不使现代人产生了要去关闭感受社会情感大门的愿望,孤独感反倒成了现代文明带来的“富贵病”。每个人都在心中或多或少地守着自己的“佛吉尼亚人号”,不但守着,还愿意像1900那样享受这种“孤独”,把“佛吉尼亚人号”视为永恒的家,精神的寄托,生命的堡垒。但是,这种孤独感毕竟是消极的,就像1900的命运悲剧一样,一旦被这种“孤独病毒”感染,就不愿从自己心中的“佛吉尼亚人号”中走出。孤独感也就成了现代人悲观情绪的墓志铭。

  1900享受孤独的情绪是美丽而悲怆的,但是这种美丽是一种病态的美丽,隐藏在他命运悲剧背后的潜在因素是一种“恐惧感”。这种恐俱感来自他幼小的心灵,并在他成年之后结出了毒果。作为一名弃婴,人生的开始就是一个悲剧。虽有养父的疼爱,但因养父怕失去他而不让他离船一步的恐惧感慢慢注入他的心灵。成年后的1900虽然显现出令人瞩目的音乐才华,但心里的恐惧情节却注满他的孤独人生,导致他人生的残缺。

  “佛吉尼亚人号”是1900生活着的世外桃源,而陆地世界是他所恐俱着的“猛虎遍地的国度”。“我眼中的整个世界,美丽而可怕。太过美丽。恐惧带我后退。重新回到船上,永远。”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使他产生了对陆地某种程度上的隔阂,甚至是敌意。越是恐惧,越是封闭,甚至连最美最纯的爱情,飞黄腾达的前途都无法激起他人生的支撑点。这种恐惧感不仅推进着情节的发展,还作为一种氛围,弥漫了整部作品,使其成为恐惧意识的艺术升华。与孤独感一样,1900的恐惧感也被现代人感同身受着。面对现代社会的生存竞争和精神危机,人们也往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怯懦、迷茫和恐惧。在这种阴影下展现出的往往是人性的懦弱和自主有为精神的缺乏。可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一份子,不是与社会相对立的东西。尽管怀有令人懊恼的恐惧感,可生活还得继续。1900则给读者展示出了一种另类的美好人生。“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琴键之上,音乐无限!这一点,令我欣喜,生命也得以延续。你弹奏着自己的幸福,在那并非无尽的键盘上。”1900的确是幸福的,他的爱,他的智力甚至整个人生都被那架钢琴所占用,他不允许这部分爱和智力涉足他不擅长的领域。恐惧把1900关在一个排外的小圈子里,让他忘却了外面冰冷的世界,这种另类美好人生是其恐惧心理的艺术升华。但是,这种消极情绪并不能使现代人也去效仿,因为美好的人生只能存在于美好的社会中。虽然某种爱好使人们暂时享受着幸福,但这也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的手段,使人暂时忘却眼前的恐惧。

  【作者简介】

  意大利的亚历山德罗·巴里科,于1958年生于都灵。巴里科最初的职业是音乐评论家和社论撰写人,还制作过一些广播和电视节目。1991年,他的第一部小说《愤怒的城堡》一面世,就获了坎皮耶洛精选作品奖(Premio Selezione Campiello), 并且被译成多国文学。1993年,《海》的出版又为他赢得了意大利维亚雷焦文学奖(Premio Viareggio)的殊荣。而读者对他近几年出版的新书《蚕丝》和《都市》,同样好评如潮。除了小说,他还致力于尝试剧作创作,他的独角戏剧本《十九世纪》不仅在意大利各大剧场频频上演,还被改编成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了使广大的文学爱好者能有一个和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为了能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更多的人,巴里科还在他生活的城市都灵开了一所名叫“杰尼霍尔登”(“Holden”)的写作学校,在创作的同时,开始了他的教授生涯。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或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回到顶部】【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栏目导航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