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发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适患者的检出率可达80%以上,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国也于1985年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炎多为活动性胃炎,杀灭幽门螺杆菌后则变为非活动性胃炎。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逐渐发展可以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继而加重萎缩性胃炎并发生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成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镜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癌变。辽宁省肿瘤医院胃科赵岩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其胃镜检出率为16.5%-28.9%。过去认为“无酸(pH)则无溃疡”,抑酸可愈合溃疡。虽然抑酸愈合溃疡不难,但一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和相关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我国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70%,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90%,而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经过长期随访观察,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至10%以下。因此有人提出了“无Hp(幽门螺杆菌)则无溃疡”的说法。
3.胃癌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胃癌的一个高危致病因素。实验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引起细胞过度增殖,使DNA易受损伤;幽门螺杆菌还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过度表达及基因突变等因此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启动因子。
二、H.pylori感染的诊断
H.pylori感染的诊断标准原则上要求可靠、简单,以便于实施和推广。H.pylori感染的诊断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的诊断目的和单位条件选择诊断方法。应选用经过考核,敏感性、特异性高的试剂和方法进行检测。根据各项检测方法的特点,设立如下科研和临床诊断标准。
一)、H.pylori感染的科研诊断标准
H.pylori培养阳性或下列4项中任2项阳性者,诊断为H.pylori阳性:①H.pylori形态学(涂片、组织学染色或免疫组化染色);②尿素酶依赖性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③血清学试验(ELISA或免疫印迹试验等);④特异的PCR检测。H.pylori的流行病学调查可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在上述试验中选择1项或2项。
二)、H.pylori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下列2项中任1项阳性者,诊断为H.pylori阳性:①H.pylori形态学(涂片或组织学染色);②尿素酶依赖性试验(RUT、13C或14C-UBT)
三、H.pylori的根除标准
抗H.pylori治疗停药至少4周后复查:①H.pylori形态学阴性;②尿素酶依赖性试验(RUT、13C或14C-UBT)阴性。用于临床目的,选做1项即可;用于科研目的,需2项均阴性(需取活组织检查者,用于临床目的,取胃窦粘膜;用于科研目的,取胃窦和胃体粘膜。
四、Hp感染治疗方案
一线方案
①PPI/RBC(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 Bid×7天
②PPI/RBC(标准剂量)+甲硝唑(0.4g)+克拉霉素0.5g Bid×7天
③PPI/RBC(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g)+呋喃唑酮0.1g /甲硝唑(0.4g)Bid×7天
④铋剂标准剂量+呋喃唑酮(0.1g)/甲硝唑(0.4g)+克拉霉素0.25g Bid×7天
⑤铋剂标准剂量+甲硝唑(0.4g)+阿莫西林1.00g Bid×14天
说明 1.PPI包括: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 2.RBC包括:椽酸铋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五、如何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1.严格掌握H.pylori的根除指征。
2.选择根除率高的方案。
3.治疗失败时,有条件者再次治疗前先作药敏试验,避免使用H.pylori耐药的抗生素。
4.倡导合理使用各种口服抗生素。
六、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预防胃肠道传染病一样,要把住病从口入关。只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高温加热的熟食,喝开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联合应用抗生素,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惟一有效措施。随着患者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疾病关系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主动到医院要求作检查,甚至部分病人自行服用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抗菌素,这种做法显然不科学。因为这样不仅不能杀死幽门螺杆菌,反而容易引起耐药菌株出现,导致将来根治困难。因此,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需不需要治疗,如何治疗均应找专业消化内科医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