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血清肝纤四项;肝纤维化;临床价值 肝纤维化是各种急慢性肝损伤的常见病理转归,这种以细胞外间质(ECM)异常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将损伤正常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具有可逆性。如何将肝硬化在早期逆转,从而阻断肝硬化的形成,是保护肝功能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肝硬化的确诊离不开肝穿刺活检,这种损伤性检查具有明显局限性。血清学非创伤性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 III)的含量,是反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敏感指标[1]。本文对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苦参碱联合肝复乐抗肝纤维化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肝纤四项的的对比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肝纤四项指标变化,明确肝纤四项指标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疗效评价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79例,女13例;年龄26~71岁,平均48岁。临床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肝炎及肝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2]。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药物采用苦参碱150mg,1次/d,肝复乐(中药复方制剂),每次4片,3次/d,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46例则采用普通的护肝治疗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两组均不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清肝纤四项。 1.2 方法:于清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进行检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试剂由广州荣基公司提供(美国MP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四项指标结果见表1。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四项指标结果比较(略) 3 讨 论 在慢性肝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持续作用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以致肝细胞持续受损,纤维组织不断增生。进入到肝纤维化阶段,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及粘连蛋白等多种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度沉积[3],导致肝纤维化甚至引起肝硬化。HA属于蛋白多糖,在肝窦内皮细胞中被摄取并降解为乙酸和乳酸,肝纤维化时HA产生增加,同时内皮细胞受体减少而降解减少,加上通过侧支分流进入体循环,因此肝纤维化时HA变化最大,明显升高,是反映慢性肝病的纤维化性和炎症性改变最敏感的指标。层粘连蛋白是细胞外间质中非胶糖蛋白的成分,广泛分布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与IV型胶原结合,形成基底膜的骨架,影响和调节细胞的黏附、运动、生长和分化。正常肝脏肝窦内无基底膜的存在,LN含量很少,当肝内发生慢性炎症损伤时,肝细胞、内皮细胞以及上皮细胞均参与合成LN,并在肝窦内大量沉积[4,5]。Ⅲ型前胶原(PC Ⅲ)是完整的Ⅲ型前胶原分子,直接反映Ⅲ型胶原的代谢状况,PCⅢ是PCⅢ NP经氨基端肽酶作用下产生的多肽,PCⅢ 由PCⅢ NP裂解入血,血清水平增高反映PCⅢ合成旺盛。肝内炎症坏死时PCⅢ NP增高,血清水平与汇集区容积及周围成纤维细胞数显著相关,也与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与肝脏炎症坏死也有关,反映肝纤维发生与发展的动态过程。C Ⅳ 为基底膜胶原,在肝内主要分布于胆管,血管,淋巴管及 Disse间隙周围,正常肝脏的窦壁上C Ⅳ 呈不连续分布,但肝纤维化时CⅣ合成与沉积增加,转为连续性,与LN一起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和发展。LN与CIV共同存在于基底膜,为非胶糖蛋白成分,肝纤维化时LN聚集并沉积于肝窦,促进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门脉高压。 本文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检测肝纤维四项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患者在使用药物苦参碱联合肝复乐治疗后,血清中HA,LN,CⅣ PCⅢ 含量明显降低(P<0.05)。同时,从方法学上选择ELISA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便,检测快捷。用酶标仪判断结果,客观而准确,无辐射,无环境污染,适用于各层次的实验室。血清肝纤四项检测为体外检测项目,可避免患者因肝穿活组织学检查而造成的创伤,降低医疗风险和患者的经济负担[6]。可见,血清HA,PCⅢ,CⅣ和LN的联合检测是反映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7]。动态观察其变化是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的可靠依据,也为判断肝纤维化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指标。 【参考文献】 [1]程刚.140例Graves病患者 HA,LN, PCⅢ, CⅣ含量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3):381.
[2]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3]刘明友,陈悦,易建华,等.血清Ⅲ型胶原测定在临床肝纤化的关系[J].中华核医学杂志,1995,15(1):132-134.
[4]吴军,包林平,贺伯明,等.血清IV型胶原测定在临床肝纤维化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13(2):142-143.
[5]许宏岳,汪晓,李爱红.血清层粘连蛋白检测的临床[J].应用临床检验杂志,1996,14(1):334.
[6]利艳华.联合检测血清HA,LN, PCⅢ, CⅣ 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1):662.
[7]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92-1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