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减少因对糖尿病无知而付出的惨重代价。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教育现状是非常落后的,有许多患者在患糖尿病许多年之后,仍然对疾病一无所知。另外,社会上目前常可以见到巫医假药的欺骗宣传,常常使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误入歧途。这些都说明科学的糖尿病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本刊特约解放军306医院糖尿病治疗中心王玉珍主任医师撰写此系列文章,以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即消瘦烦渴之意,现代医学发现它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而引起的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则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威胁身体健康。要认识糖尿病,就让我们从血糖开始说起。
血糖与胰岛素
血糖就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其他各种糖类如果糖、双糖只有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之后才能称之为血糖。通过化学方法我们可以检测出血糖的浓度。血糖浓度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毫摩尔/升(mmol/L),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这两个血糖浓度单位可以相互转换,转换系数是18。由mmol/L转换成mg/dl需乘以18;反之由mg/dl转换成mmol/l需除以18。正常人体的血糖浓度是处于稳定和平衡之中的。一旦平衡被破坏,如血糖异常升高,就会出现糖尿病。
血糖的正常范围
血中葡萄糖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在一天之中是轻度波动的,一般来说餐前血糖略低,餐后血糖略高,这种波动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空腹波动在3.9~6.1mmol/L(70~110mg/d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略高,但应该小于7.8mmol/L(<140mg/dl)。因为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因此可以维持血糖相对稳定,既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
胰岛素的作用
血糖主要是从食物吸收转换而来,然后被组织器官利用。但血糖在为组织器官利用提供能量过程中,必须要依靠一种重要物质,那就是——胰岛素。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就像一把金钥匙,只有它才能使血糖顺利进入各器官组织的细胞中,为它们提供能量。正常时,进餐后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多,而在空腹时分泌胰岛素会明显减少,因此正常人血糖浓度虽然随进餐有所波动,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能使这种波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如果缺少胰岛素这把金钥匙或者金钥匙不能正常工作时,就会使血糖无法打开组织细胞的大门,无法进入细胞为其提供能量。血糖因此会升高并引起糖尿病。
影响血糖的因素
人体保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调节过程,它牵涉到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转化、糖异生、胰岛素分泌、人体能量代谢、肝脏血糖调节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血糖调节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搞清楚人体的这些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其实患者也没有必要完全清楚上述各种代谢过程,而只要知道下列因素可以影响人体血糖水平就足够了:
饮食进餐可引起血糖升高。食物中的淀粉、糖类消化后都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入血,成为血糖。就象水龙头被打开,自然会进来很多水一样,所以餐后血糖要高于空腹血糖。
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激素,促进人体利用血中的糖提供。直观地讲,其作用是降低血糖。它是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正常人在吃饭时都会大量分泌,以使吃饭后血糖不会升得太高。胰岛素不足就会使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要消耗能量,而这能量的供应者主要是葡萄糖,因此运动能降低血糖。
?糖尿病与糖耐量减低
上面已提到,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在3.9~6.1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小于7.8mmol/L。
当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 mmol/L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当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即为一种“过渡”状态,称之为“糖耐量减低”(IGT)。这是一种危险信号,及早发现并积极干预,可防止其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
1999年国际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了新的明确定义。简单说,糖尿病的诊断以静脉血糖浓度为标准,而不是以尿糖为标准。也就是说尿糖阳性不一定是糖尿病,尿糖阴性却不能排除糖尿病。虽然这个病的名字叫糖尿病,但必须以血糖结果来定论。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但这些症状均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也就是说,没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存在。
当常规体检时,发现血糖浓度升高但又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需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检查,以明确是患了糖尿病还是糖耐量低减?(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