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心理治疗中,医生盯着病人,对症施治。结果往往是病人痊愈出院不久,过去的那些症状又出现了。于是,病人家属常常因此指责医生治疗不彻底。殊不知,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就是他赖以生存的家庭。如某个人的精神或行为发生了问题,他的家庭有可能是问题的根源。 这是一个15岁的男孩,长得清瘦,个子不高,对自己的母亲一脸的不屑。母亲说:“这个孩子幼时就不太听话,但是学习成绩还可以。进入初中之后,他变得十分反叛,经常逃学、说谎,成绩也直线下降,最近还发展到有破坏行为,我和他爸已经没有办法管教他了。他与我们之间,除了要钱外没有其他话说。他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不满意时就在家里搞破坏。上周竟然将我衣柜里最贵的、最新的、也是我平时最喜欢的衣服用剪刀剪成一条一条的。我们认为他可能是患了精神病,别人也说他这种情况必须要送到精神病医院来治疗。可是,他又不太像患有精神病的人,因为他能吃会睡。我平时对他管教比较严格,不知他怎么就发展到了这种地步。我感到精疲力竭。现在,他已经成了我们家最大的威胁,再这样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母子间的谈话吧。 母亲:“你为什么要在家里搞破坏?” 儿子:“你说我有精神病,把我关进精神病医院好了。” 母亲:“这里是心理咨询中心,我还是希望给你机会。为了你,进初中时我特地利用关系将你调到一个好班,可是你竟然还逃学、撒谎。” 儿子:“那还不是要感谢你。我走到哪里你就会跟到哪里,你总有办法跟老师说我的很多不是,每天像防贼似的看着我。” 母亲:“你应该知道,这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儿子:“说来说去总是我的错,你们永远都是正确的。” 看来问题就要浮现出来了。我笑着问孩子:“你说的‘你们’还包括谁呢?” 儿子:“我本来不想说,这可是你(指母亲)逼着我说出来的。你总是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把枪,你说这么贵,硬是唠叨了两天。你还说我的学习又不是第一名,根本就不配得到玩具。我10岁那年,爸爸给我买了一双旅游鞋,你不但唠叨,还把爸爸骂了个狗血喷头,说爸爸每个月只挣几百元钱,吃了就不能穿,穿了就不能吃,一直把爸爸唠叨到外地打工去了。你简直就像我们家里的女王,什么都要听你的。” 母亲:“算了,跟你说这些你也不懂。” 显然,这位母亲没有平等地引导这个孩子进行讨论,而是生硬的指责与说教。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除了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主观的评判外,还暗含了命令与必须服从的意思。 咨询师:“他除了在家里跟你这样,在学校怎么样呢?” 母亲:“他说他不去上学的原因是同学们瞧不起他,在背后议论他。” 咨询师:“你说同学都在议论你,是你自己的感觉,还是你听到了他们的一些议论?” 儿子:“没有听到过这些议论,只是同学们都不喜欢跟我玩,他们看我的眼神总是怪怪的,就是那种瞧不起我的样子,所以我觉得上学没意思。” 我们透过这母子俩的交流,看到了家庭成员间不平等的角色关系问题。父亲与儿子长时间被母亲视为劣势群体,所以导致孩子从小就无自尊可言。伴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反叛的性格特征明显突出,家庭矛盾日趋尖锐。孩子上学时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根本原因是他的自尊心已经被母亲不当的教育方式贬低或损毁了。所以,无论母亲将他调换到哪个班,他都不能振作起来,自卑心理使这个孩子不敢也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的增强,他内心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和压抑的痛苦感受,导致他的情绪变得极不稳定和具有攻击性。因此,这个孩子将长期蓄积于内心的压抑与不满直接指向自己的母亲,在极端情绪下产生过激的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 近年来的有关调查与研究发现:孩子行为问题的后面,或多或少地隐藏着形式不同的家庭问题。所以,要解决这类孩子的问题,有必要请家庭治疗师为这个家庭“把把脉”,让所有成员以平等的关系相处,共同讨论问题的产生及如何转变目前不平等的家庭关系。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孩子便能从这个过程中重新获得被重视、被关注和被尊重的良好感受,从而恢复自尊心。有了自尊心的孩子才有可能按照社会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作者单位: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